特色工作

特色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工作 >> 正文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创新精工,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

作者: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 日期:2025年05月12日 09:35 浏览量:[]

     
     
     

淮阴工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拥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机器人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5个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该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金属材料工程为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在读本科生1800余人,在读研究生120余名,每年有近300人次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其中2018年“校园传书”项目在全国“创青春”大赛中获金奖,2022年“A+追忆阿尔茨海默症荧光检测棒”项目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2023年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主体赛二等奖。近五年普通本科生平均考研录取率26%以上,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学院多次获校考研工作先进单位和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与美国特拉华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德国不莱梅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多所国外高校长期深入合作。


坚持党的领导

落实立德树人


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压实党建工作政治责任,增强党组织功能,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党建育人引擎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内在动力,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学院党委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着力找准找实党建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结合点,依托学科专业优势打造“匠心筑梦”党建工作品牌,发挥党建育人引擎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书写“走在前、做示范”奋斗答卷。学院党委获评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学院获评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顺利通过江苏省首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验收工作,材料工程系党支部获评省高校特色党支部。材料工程系党支部顺利通过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验收,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制造工程系党支部获批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制造工程系获批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江苏卫视、江苏教育电视台报道党支部党建赋能新工科人才培养情况,新华日报报道学院党委聚焦“三有”发力,开拓党建与事业发展融合新格局。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淮阴工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秉承“勤谦笃实,创新精工”的院训,以培养厚品德、强基础、善实践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学院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课程思政”示范课、“工匠精神”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产学研用”平台。学院与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构建“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平台。通过企业项目、专家授课和实践教学,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提升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

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学院构建“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实训-毕业设计”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实验室建设,开设综合性实验,组织学科竞赛,全面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成效显著,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位居校友会中国大学(应用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排名全国第一。先后获中国机械行业产教融合教育教学创新大赛(区域赛)一等奖、中国高教学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等。中国教育报、中国江苏网、江苏教育网、江苏教育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了学院人才培养成效。


坚持“匠心教育”协同育人

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一)深入挖掘课程思政

学院坚持“匠心教育”理念,将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开设“大国工匠”系列讲座、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组织学生参与技能竞赛,引导学生树立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素养。将真实项目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思践悟,培养“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建立教育、规范和引导机制,营造优良的教风、学风和工作环境,实施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执行青年教师导师制。承办江苏省工科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等活动多项,教师参加长三角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与发展论坛等国际国内会议培训21场,获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2人、一等奖1人。围绕“一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与内涵建设、质量监控与质量文化建设、教师教学能力水平提升”等方面开展了20余次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活动。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坚持内培外引相结合,通过产学研合作、科技镇长团、科技副总等途径,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重视教师的职业发展,鼓励教师不断提升自我积极申报各级各类奖项。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1人,获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人、省科技副总20余人,获“翔宇教学名师”“翔宇英才”“翔宇岗位能手”各1人,翔宇人才入选人数位列全校前列。


(四)深化专业综合改革

学院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深化专业综合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推进产教融合。学院通过引入行业标准、重构课程模块、建设校企合作平台,打造“基础+专业+实践+创新”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同时,实施“导师制”和“项目制”,鼓励学生参与科研与创新创业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院近年来获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清单


(五)编写高质量教材

近年来,学院加大课程教材建设,构建一流教学资源,围绕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制图软件、加工工艺等领域,先后撰写出版20余本专业教材,其中学院教师主编《工程材料实验》、《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工程材料及热加工》等教材入选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参编《机械零部件测绘》等教材入选国家规划教材。

学院教师主编的部分教材

(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强化思想引领,铸牢思想之基。教育引导全体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挖周恩来精神的时代内涵,构建“周恩来四种精神”育人实践体系,打造“我的青春故事报告会”“校友大讲坛”育人品牌活动,开展“身边榜样、前行力量”优秀典型选树活动,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以学业预警、周恩来班创建和考研等引领班风学风建设。开展“时间的信封”、“材子佳音”歌唱大赛、辩论赛等富有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学生校园文化活动

(七)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以赛促学,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院高度重视双创教育与学科建设的互促共建,将课程教育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学科竞赛,引导学生在竞赛中提升理论理解力和增强理论实践力。近五年来本科生共获国家级、省级竞赛奖项500余项,其中国家级A类竞赛90项。2018年“创青春”浙大双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荣获国赛金奖,实现学校重大国赛金奖的突破。2020年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荣获国赛铜奖。2022年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荣获国赛银奖,2023年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主体赛二等奖。

学生参加“创青春”、“挑战杯”等学科竞赛取得佳绩



为社会培养人才成效



近年来,学院围绕培养“厚品德、强基础、善实践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注重学生全方位发展,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各领域的优秀毕业生,有服务国家战略的科研工作者,有干事创业的创新人才,以及投身志愿服务的有为青年。

 

 

 


 

 

 

 

 

 



上一条:淮阴工学院着力构建三维资助育人体系 下一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交通工程学院:多措并举,以新工科建设引领交通人才培育新方向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