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工作

特色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工作 >> 正文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管理工程学院:党建引领促发展,产教融合育新人

作者:管理工程学院 日期:2025年05月14日 10:29 浏览量:[]

(一)党纪教育铸魂,筑牢思想根基

学院以党纪学习教育为抓手,成立读书班并制定《任务清单》,围绕“六项纪律”开展专题研讨12场,创新举办“严守党纪红线 绽放青春华章”“党纪如磐正己身 青春向党谱新篇”等主题党日活动,覆盖师生党员300余人次。通过“党委书记讲党课”“红色微党课竞赛”等形式,将党纪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相关成效被人民日报客户端、交汇点等主流媒体报道8次,形成“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浓厚氛围。

党支部赴烈士陵园及成集镇开展党史学习党日活动

(二)党建品牌赋能,深化校企协同

打造“一融双高”党建品牌,与苏北航务处淮安航务中心党委、淮安市湖北商会党支部等共建党建联盟,签订合作协议,聘任企业家辅导员、综合素质发展导师14名,推动校企协同育人。组织师生赴周恩来纪念馆、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开展红色教育20余场,开发“专业+红色”实践课程,如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参与革命遗址测绘、物流工程专业制作党史微电影《信仰之路》,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同频共振。获校“最佳党日活动”二等奖1项,关工委优质化建设论文一等奖1项,获批校关工委优质化建设均衡发展重点培育单位。

工管信息教工党支部组织党员观看作风建设宣传片

(三)强化阵地管理,构建平安校园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建立“党委-支部-班级”三级舆情监测网络,排查化解风险隐患22项。创新网络思政教育,开设“淮工管院”微信公众号专栏,发布“红色工匠”“青春榜样”系列推文125篇,其中38篇被省级以上媒体报道。实施“心理护航工程”,“小水滴心理辅导站”开展“五育润心 沐浴阳光”主题活动12场,覆盖学生800人次,获校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1项,实现意识形态领域“零事故”。

院长崔杰为工管信息教工党支部党员教师上党史课

(一)学科专业一体建设

聚焦工程管理硕士点、物流工程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组建专班推进学科专业协同发展。2024年,正式获批工程管理硕士点,学科建设跨上新台阶;新增“近零碳建筑与能源应用工程”“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微专业,构建“智能建造+绿色低碳”跨学科课程群。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共建校外实践基地40余个,实施“企业家辅导员”制度,获批校产教融合课程6门、校企合作案例5个,多篇论文获省优秀毕业设计奖,形成“课程-教材-案例”三位一体的产教融合生态。物流1201班获江苏省先进班集体和淮安市周恩来班荣誉称号。

教学成果获奖

(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构建“院级选拔—省级竞赛—国家级冲金”三级竞赛培育体系,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学生团队。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数量同比提升40%。依托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成“智能物流分拣系统”“BIM协同设计平台”等虚拟仿真项目12个,覆盖80%专业课程,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学生竞赛获奖

(三)国际合作提质增效

学院始终秉持质量至上育人理念,精心打造物流工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品牌,持续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水平,物流工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通过教育部评估。获批校立项境外高校共建课程2门。中芬双方定期召开联合办学管理委员会年会,共同持续完善物流工程(中外合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欧盟标准下的物流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出国留学人数逐年递增。

物流工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批准书

(一)有组织科研服务国家战略

围绕“双碳”战略组建智慧物流、绿色建造等3个学科团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6项,省部级课题12项。获水利部大禹水利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奖3项,制定行业技术标准2项,发表SCI/SSCI论文36篇,科研影响力持续提升。

(二)产学研合作助力产业升级

深化与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淮安市政设计研究院等合作,签订百万元级横向课题3项,解决企业技术难题20余个。完成江苏省产业前瞻与关键技术攻关类项目研发基地建设,成立了淮安市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研究院,年服务企业超5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500万元,成为区域产业升级的“智库引擎”。

师资队伍建设成果

(一)高层次人才引培突破

实施“伯乐奖”政策,赴东南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开展专场引才,近三年面试博士44人,引聘国家级人才1名、博士12名,其中海外背景占比30%。1名教授入选江苏省“333工程”,2名教师获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7人获批省“科技副总”,形成“领军人才-学术骨干-青年博士”三级人才梯队。

(二)双师型队伍能力提升

推行“教师企业实践蓄水池”制度,选派20名教师赴江苏飞力达、中建三局等企业挂职,年均参与横向课题10项,双师型教师占比达85%。1名教师顺利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挂职工作,成绩显著。2名教授担任江苏省现代物流协会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土木建筑学会工程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三)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召开新进博士座谈会,组织学习《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全员签署师德承诺书。在教师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等工作中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营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育人氛围。

青蓝工程

思政育人成果

(一)志愿服务品牌化

“微爱志愿者队”获淮安市“博爱青春”立项,开展关爱自闭症儿童、社区助老等服务项目,累计服务时长超1000小时。23名学生参与淮安马拉松赛事保障,获组委会“优秀志愿者团队”称号。获批江苏省青年志愿者行动先进个人、江苏省青年志愿服务事业贡献奖各1人。

(二)基层治理智力支持

7名学生入选“西部计划”“乡村振兴计划”,赴新疆克州、苏北五市服务基层。1名毕业生考取新疆基层公务员,其事迹彰显新时代青年责任担当。

学院将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深化“一融双高”党建品牌,优化学科布局,强化数字赋能,打造“新工科+新文科”交叉融合的特色育人体系,为创建高水平淮安大学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上一条:淮阴工学院着力构建三维资助育人体系 下一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创新精工,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