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工作

特色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工作 >> 正文

淮阴工学院:校地共育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新模式

作者: 日期:2025年04月15日 16:29 浏览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同时也对社会工作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

淮阴工学院人文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为使命,创新构建政校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贯通人才培养全链条,探索出一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地化培养、实战化成长”的新路径,为新时代基层治理输送“带泥土气息”的专业力量。

聚焦国家战略,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聚焦乡村振兴、应对老龄化、基层治理三大国家战略,设置“农村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社区治理”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块,农村社会工作模块,围绕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形成推动乡村生计发展、困境群体救助、乡村治理组织与能力建设相结合的“综合性农村社会工作”特色。老年社会工作模块,针对苏北人口流出量大、空巢老人多等现实问题,形成老年社会工作特色。社区社会工作模块,聚焦苏北新型城镇化,开展“高校+社区”参与式行动研究;发挥周恩来故里红色资源特色,形成学习、研究、实践和党性修养“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新模式。既注重学生宏观政策视野的塑造,更强化基层实务能力的养成,已累计培养具有深厚乡土情怀的复合型社工人才1000余名。

坚持政校合作,搭建多元培养平台

与淮安市委社会工作部共建基层治理现代化促进中心,形成政策研究与实践转化的双向通道,11项创新成果入选“江苏省基层治理最佳实践案例”。助力吴圩村入选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相关经验被《新华日报》、学习强国平台专题报道。与淮安市民政局共建淮安市民政事业发展研究院,制定《淮安市十四五民政事业规划》,编制《乡镇社工站建设规范》等地方标准被全省推广。获民政部政策理论成果奖2项,江苏省民政政策理论成果奖9项;教师积极创办社工机构,承接地方政府采购项目。目前创办5家社工机构,1家5A级社会组织,2家4A级社会组织,承接各类社会服务项目100余项,服务120000人次;建立“区-街-社”三级实践基地群,年均提供实习岗位200余个,形成“理论教学-实务训练-项目孵化”培养闭环。

坚持数字赋能,打造智慧融合平台

建设省内一流的“TPRI智慧融合实验平台”,充分利用现代数字技术,突破传统文科教学的思维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专业定制+公有云+私有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化+智能化的深度融合,探索智慧教育与智能技术应用的新时代教育体系,满足教师、学生、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不同主体的应用需求,促进双高人才、教改成果、研究成果、双创成果、行业标准等专业成效输出,提升社会服务标准与质量,促进培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能力和水平。

经过多年探索,淮阴工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已形成“服务国家战略有精度、深化产教融合有深度、助力基层治理有温度”的鲜明特色。


上一条:淮阴工学院“四聚力”推进就业攻坚行动 下一条:淮阴工学院“四聚焦四注重”助推区域文化传承发展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