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工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五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形成启蒙、萌芽、强化、提升“四阶段”一体化链式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新路径,为培养高素质、实基础、强能力、善创新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启蒙——点燃双创热情,播种创新梦想。立足学生双创普及化教育,开展双创教育成果展、翔宇沙龙等系列活动,点燃学生们心中的双创之火。精心构建双创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将专业导论课程与《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等通识课程紧密相连,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需求性调研能力。通过双创教育活动和通识课程的双结合,实现学生100%了解双创教育、100%学习双创课程、100%参与双创活动。
萌芽——深耕实践土壤,滋养创新之花。立足学生双创能力提升,针对全体学生,依托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少于35%的专业实践学分和不少于30%的产教融合型课程,推动专业课程结合行业、产业发展前沿,强化学生基础实践能力。对标学科竞赛能力要求,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翔宇竞赛实验班等实践活动,夯实学生创新创业理论,提高学生可行性研究能力。
强化——跨界融合创新,突破能力瓶颈。立足学生双创大众化教育,开设人工智能类、国际视野类等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拓展课程,以及新能源汽车工程、无人机应用等12个微专业,构建完备的跨学科知识体系。开展“一院一品”学科竞赛及“金种子”项目培育,持续推进专创深度融合。紧紧围绕江苏“1650”产业体系及淮安“7+3”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校城融合“1111”工程,通过前沿课程和科研实践活动双结合,实践活动更加契合社会需求。
提升——培育双创精英,引领创新潮流。立足学生双创精英化教育,以“校政行企”四方协同为引擎,重点组织参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重要赛事,学生们在这里展现才华、收获荣誉。注重创新创业项目的长期发展和学生个人成长,引导学生将双创项目、学科竞赛与毕业设计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应用性实践能力。通过四阶段一体化链式培养模式,淮阴工学院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9-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中排名跃居第250位,在《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中排名第154位。近五年,学校学科竞赛省级及以上获奖达14200余人次,其中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2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展示活动“星系”级作品(特等奖)1项,“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专项赛“秦创原”创新挑战赛金奖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3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
